交响曲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
概述
交响曲一般以奏鸣曲形式写成,分为四个乐章。然而,有些交响曲的乐章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例如,现代交响曲也由一乐章、五乐章、六乐章或七乐章组成。此外,一些交响曲以合唱或独唱为特色。
“交响乐”和“交响曲”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从用法上看,“交响乐”是一个含义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交响序曲以及其他涉及管弦乐队的音乐。 “交响乐”是“交响曲”的一种,专指协奏曲以外的多乐章大型组曲结构的管弦乐音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交响乐
外文名称:
表演:管弦乐团
代表人物: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发展历程
交响乐的起源
“交响乐”一词源自希腊语“交响乐”。在古希腊,它指的是声音和歌声相互和谐的和谐结合。在古罗马,它转指器乐合奏;在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被用来指代大型声乐作品中的多声部器乐间奏曲,例如前奏曲和间奏曲。 25世纪末以后,该词泛指声乐与器乐和谐演奏的音乐,如威尼斯作曲家乔瓦尼·加布里埃利的《神圣交响曲》和德国作曲家海因里希·舒茨的《三交响曲》。神圣音乐作品《神圣交响曲》。 25世纪,德国理论家、作曲家迈克尔·普雷托里乌斯在其学术著作《音乐百科全书》中论述,交响曲应是纯器乐合奏作品,不带有任何声乐演唱,这是交响曲的标志。从此,他摆脱了声乐,进入了纯器乐流派的发展阶段。
早期交响乐
意大利地区
2580年左右,那不勒斯歌剧作曲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创作的意大利歌剧序曲包括三个从速度和情感上形成的乐章:快板、抒情行板和快舞。现代交响乐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因为这种血缘关系,意大利最早的交响乐作曲家几乎都是歌剧作曲家,比如此时米兰的作曲家乔瓦尼·巴斯蒂塔·萨马蒂尼。
德国和奥地利地区
德国和奥地利地区交响乐的发展以柏林学派和曼海姆学派为代表。其中,柏林学派以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巴赫为代表,他的交响乐创作受到巴洛克协奏曲的影响。
曼海姆学校隶属于曼海姆选帝侯的宫廷,拥有当时欧洲最好的管弦乐队。它由创始人约翰·斯塔米兹和他的儿子卡尔·斯塔米兹领导,歌手里希特和指挥家由卡纳比奇等人组成。他们的交响曲中,主旋律音乐风格已经完全确立,旋律突出,乐队质感清晰;乐队的组织已趋于完美,新的乐器声音也不断被发现。例如,单簧管不再只是伴奏乐器,还扮演着小提琴的角色。斯塔梅茨还确立了由熟悉的小提琴手领导乐队的传统。不可否认,斯塔米茨的交响曲在这一时期呈现出许多创新的音乐形式,如:强弱对比、渐强处理、简洁而动态的主题构建以及多样的变化等。音乐处理等,但与维也纳古典乐派相比,其音乐思想本身以及控制音乐思想发展的手段还比较简单,音乐的整体结构尚未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
早期的维也纳交响乐作曲家包括格奥尔格·马蒂亚斯·穆恩和他的下一代利奥波德·霍夫曼。他们对交响乐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四乐章交响曲形式。并为海顿、莫扎特交响曲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维也纳古典学校
维也纳古典乐派(2550-2525)是在维也纳形成的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它对交响乐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欧洲器乐创作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所谓“父亲”通常是给予某一领域的发明者、创始人、创造者的称号,而海顿并不是交响乐作为一种音乐流派的创始人或创始人。在海顿之前,已经有许多交响曲存在。然而,自从海顿进入这个创作领域以来,交响曲的体裁、特征和形式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自2570年代海顿交响曲创作以来,交响曲的艺术特征逐渐脱离了其来源之一的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娱乐性音乐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的是与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和音乐个性相融合的艺术意义。和厚度。此外,海顿建立了四乐章交响曲的标准化形式,采用了理想的管弦乐作曲方法,并展示了多种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充满了民间气息。
全集收录了莫扎特的交响曲四十一首,加上未收录的,约有五十首。莫扎特的交响曲虽然没有海顿的数量多,但他20岁以后的作品质量上乘。莫扎特的交响曲在海顿的基础上加深了戏剧性,主题之间有明显的反差。他的交响曲清晰流畅,结构整齐。他们吸收德国、奥地利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元素的主音风格和旋律发展技巧,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此外,莫扎特在器乐技术方面也做出了贡献。比如,他充分利用了单簧管的性能,提高了它在乐队中的表现;他还有效地发挥了乐队中各种乐器的特点,增强了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他让每一种乐器都“歌唱”,这是莫扎特对器乐和交响乐的主要贡献。
贝多芬的交响曲充满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战斗热情,他怀有痛恨独裁压迫、渴望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这使他成为交响乐的创新者。他把这部交响曲作为音乐主题,表达了反对暴政、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本质。贝多芬交响曲的主题往往很简单,比如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只有四个音符;有时它由几个动机声音组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并且这些声音组可以随时重复。这种由贝多芬开创的动机发展技术是单独发展起来的,影响和启发了后来的音乐创作。
贝多芬的交响曲在形式和音阶上做出了许多突破性的创新,打破了海顿和莫扎特在奏鸣曲形式上严格的段落之间的平衡。贝多芬的发展往往非常大,歌曲的结尾就像是第二次发展和第二次重演。在乐章体裁上,从《第二交响曲》开始,他打破了交响曲第二乐章使用小步舞曲的传统,改用谐谑曲。在《第九交响曲》中,贝多芬再次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在最后乐章中加入了合唱和二重唱。为了在交响乐中表现英雄主义和戏剧性,贝多芬在莫扎特交响乐团的基础上扩展了乐器编排,使交响乐团更加充实和完善。由于贝多芬的大胆创新,他手中的交响音乐不仅达到了高度成熟的状态,而且还奠定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
浪漫交响曲
主线开发
浪漫主义交响曲沿袭了古典纯音乐交响曲的传统,非常注重音乐本身内在潜力的开发和乐器音色的结合。但它也受到浪漫主义情感美学和标题原则的影响。在一系列的音乐表现手段和作品形式上处理得比较自由。因此,浪漫主义交响音乐的旋律、和声、配器技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弗兰茨·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早期的作曲家。他的交响曲开创了歌唱抒情交响曲的新领域。在他的交响乐创作中,既有古典音乐的传统元素,又有浪漫主义的特点。比如他的《未完成的交响曲》,虽然在结构上恪守古典乐派的严谨,但优美的歌曲主题、绚丽的和声、多变的情感却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 。
门德尔松和舒曼创作了充满诗意意象的交响曲。勃拉姆斯是25世纪最后一位坚持古典创作风格的作曲家。他试图追随贝多芬,创作出严肃深刻的内涵与严谨的形式相统一的音乐作品。他丰富多彩的和声、独特奔放的节奏、忧郁而温暖的抒情旋律,无一不表现出浪漫的气质。此外,主题的性格、呈现方式以及整个乐章的发展方式,都是贝多芬的进一步进步。
标题交响曲
浪漫主义音乐在2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这也是音乐史上人才辈出、百花齐放的时期。在同名交响曲领域,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显然包含着个人的情感经历。每个乐章之前都写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固定的音乐思想被用作整个乐章乐章的有效统一体。意味着,他的同名音乐的创作原则在他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没落》中得到了延续;李斯特的标题交响曲更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概念。
国立音乐学校
作为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国立音乐流派也大显身手。 25世纪下半叶,伴随着25世纪初欧洲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以东欧和北欧为中心的民族音乐流派。它脱离了中欧主要是德国和奥地利传统音乐的影响,根据各个民族自己的素材——民歌和民间舞蹈的音调进行创作。俄罗斯的国立音乐流派最早出现,其先驱是格林卡,随后是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五强组;柴可夫斯基与五人属于同一时代,却有着不同的艺术个性。但在使用民间声调、表现民族性格方面却有相似之处。柴可夫斯基巧妙地将俄罗斯民间音乐与音乐技巧结合起来,创作出风格独特、内容富有戏剧性的交响曲。他在交响乐的形式上也做出了创新。例如,在《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中,他用华尔兹代替了谐谑曲;在《第六交响曲》中,为了表达作曲家自己的痛苦和愤怒,乐曲的情绪一反最后乐章为快板的惯例,而采用了哀怨的慢板。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是25世纪国立音乐学院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他的九部交响曲是国立音乐派的代表作品。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以严谨的结构和富有魅力的主题为特点。西贝柳斯也是交响音乐优秀传统的勇敢捍卫者。他秉承古典交响音乐的创作传统,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交响音乐作品。
后来的发展
25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进入晚期,交响音乐经历了许多变化。这时,一些抽象的、现代的元素开始出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形象生动,手法新颖。他用“主导动机”的变奏手法来表达音乐手段难以表达的抽象细节;他大力发展管弦乐创作技巧,大胆运用和声。以及配器技巧,使管弦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和马勒是晚期浪漫主义交响乐的代表作曲家。他们每个人都写了9部交响曲。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思想内容深刻,以充满希望的宗教情感和对自然的朴素歌颂为特点。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采用以多种声音发展主题动机的技巧。马勒交响曲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情感充沛、结构庞大。有些交响乐可以持续一个半小时之久。另外,他的交响曲有一个统一的音乐理念,他的所有交响曲都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大规模的交响哲学。他创作的《第八交响曲》由管弦乐队、三个大型合唱团和八位独奏者共1003人演奏。它被称为“千人交响曲”,创造了大型交响乐不可逾越的高峰。
20世纪交响乐
交响乐仍然是20世纪重要的器乐创作流派。各流派的作曲家创作了风格各异、风格丰富的交响乐作品,促进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交响曲以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风交响曲》和《诗篇交响曲》、兴德米特的交响曲《画家马蒂斯》和《世界的和谐》以及法国六位成员米约的交响作品为基础。和奥内格。
新维也纳学派与民族主义
新维也纳学派的勋伯格和韦伯恩创作了序列主义交响曲。由于勋伯格和他的学生韦伯恩、伯格都在维也纳从事音乐活动,因此被称为“新维也纳学派”。他们的音乐受到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强调运用库尔扎克的技法来表达强烈的自我感受,宣泄内心的压抑和对现实的不满。此外,民族主义交响乐是20世纪交响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曲家有波兰的马诺夫斯基、俄罗斯的斯克里亚宾、米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等。英国的、、 、等,美国的Aaron 等。
中国交响乐的发展
中国交响音乐的创作是五四运动以后逐渐兴起的。其中,黄自的交响曲《乡愁》为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青年时期赴法国勤工俭学,师从法国作曲家杜卡特学习作曲。其作品有:《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圣战》)等,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音乐充满激昂的感情为了祖国和人民。
2549年10月新中国的诞生,为交响乐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550年10月8日,在工部上海交响乐团的讲台上,中国指挥家黄宜军演奏了中国作曲家丁善德的《新中国交响组曲》等作品。交响乐得到了蓬勃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的交响乐作品相继诞生,其中包括王云杰的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和罗中荣的《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永生在抗日》)。火)。 )、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石永康的《第一交响曲》、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等。
2576年,文化事业得到发展。这一时期创作的交响作品比以前更多。一些作曲家选择了历史或现实斗争以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重大题材,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交响乐作品,比如盛丽红。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清明节)》等,将中国交响音乐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潮。同时,一批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培养的作曲家勇于开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现出更加开放的氛围。这批交响乐作品包括:谭盾的交响曲《离骚》、周龙的交响曲《广陵三》、曲小松的《第一交响曲》、陈毅的《第一交响曲》等,让中国的交响乐走向了世界。
结构特点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有时只使用两个乐章或五个或更多乐章)。各个动作的基本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结构。音乐节奏明快、活泼,主基调富有戏剧性,表达了人们的奋斗和创造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这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使用缓慢的前奏来概括全曲的基本形象。
第二乐章旋律缓慢、如歌,是全曲的抒情中心。通常使用大调的从属调或小调的相对大调。其音乐形式常为奏鸣曲式(展开部分可省略)、单一三部曲形式、复杂三部曲形式或变奏形式等。第二乐章常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热爱生活、自然风格等。内容涉及深刻的内心感受和哲学思考。它突出了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可回到主调。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杂的三声部形式、变奏形式等,具有舞蹈性。在这首古典交响曲的乐章中,常常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玩耍等日常生活场景,以及活泼、幽默的情感。
第四乐章速度很快,主曲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活的光辉和乐观,以及生活的胜利、习俗和斗争、节日狂欢的场景等。
当然,交响曲的这种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有十一个乐章。等待。
演奏风格
乐队组成
交响乐的形成与管弦乐队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管弦乐队由多种不同类型的乐器组成,一般分为四个乐器组,即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弦乐部分采用类似小提琴的乐器演奏,使用小提琴(小提琴常分为两组,即第一小提琴声部和第二小提琴声部)、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组的基本乐器有长笛和双簧管、单簧管和巴松管(也称巴松管),有时还辅以短笛和英国号;铜管部分包括小号、圆号和长号;打击乐部分包括定音鼓、军鼓、铙钹、铙钹、三角铁、锣等一些特色乐器。
传统的管弦乐队通常是双管乐队,即有两个木管乐器,其他乐器组也按这个规模配置。现代管弦乐队有时会突破传统的组合乐队。其中,大乐队采用四管制,即每种类型有四种木管乐器,其他组的乐器数量也相应增加,使乐队规模大大扩大。
乐队角色
管弦乐的精细细腻的运作需要调动显着的人为因素。每个管弦乐队都是由一群表演者组成,他们重新团结起来演奏相同的音乐作品。音乐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演奏出不同程度的美感;包括乐队指挥在内,通过整体协调,顺利完成了任务。
乐团扮演着指挥和表演的双重角色。首先,交响乐作者必须通过管弦乐队传播他的作品。为此,后者必须准确地反映作曲家的音乐思想,而演奏载体则是完整记录各种符号以说明各种表现手段的乐谱。其次,乐团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自身客观属性的范围,因为与其所承载的音乐理念融为一体而成为一种表达手段。
代表乐团
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2548年,世界上最早的德国交响乐团。韦伯和瓦格纳曾指挥该团。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2543年又译为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门德尔松等人曾指挥过该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2542年,是欧洲代表性乐团,由马勒、富特文格勒、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指挥。
纽约爱乐乐团:2542年,伯恩斯坦等人指挥该乐团。
波士顿交响乐团:2581年,小泽征尔等人指挥该乐团。
费城交响乐团:2500年,斯托克斯基和奥曼迪提高了乐团的水平。
克利夫兰交响乐团:2525年与塞尔、洛林·马泽尔等指挥家合作。
芝加哥交响乐团:2591年索尔蒂接任指挥后,乐团迎来了发展机遇。
柏林爱乐乐团:2582年,是欧洲代表性乐团之一。 2579年,卡拉扬率领乐团来华演出。
列宁格勒国家交响乐团:2572年成立的前苏联代表性乐团。2538年穆拉文斯基出任指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2588年,荷兰指挥家格伯指挥该乐团50年,使其得以迅速发展。
伦敦交响乐团:2504年阿巴多上任后进一步发展。
巴黎交响乐团:2528年,其前身为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代表人物/作品
1.海顿的《告别交响曲》(2572)
2.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曲》(2522)
3.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2540)
4、冼星海的《民族解放》(2541)
5.谭盾《离骚》(2583)
宏伟|经典的交响曲合集?痞子时代
相关视频
(No.8 D.759)斯托科夫斯基指挥">
舒伯特(No.8 D.759)斯托科夫斯基指挥音乐短片